{111會考佳作}多做多得-國中

會考作文佳作第一彈,熱騰騰上線囉!「多做多得」這個題目,看起來簡單但要「脫穎而出」可沒這麼容易呢!需要尋找一些吸睛的題材,或是將平凡的經歷寫得獨特!

多做多得 何○宸

俗話說:「多做多得,少做多失」,例如努力讀書,成績變好,努力加班有加班費,有些付出和獲得之間看似無關係,看似付出是吃力不討好的,其實不然,只不過大器晚成罷了。

一株植物的栽培往往需要澆水、曝曬、泥土與養分,缺一不可,而收穫時不亦如此。在寫考卷時,有時題目是否給你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,又或者連題目都不必看就已知答案,現在仔細回想,你是否看過相關文章,無意間聽到同學在討論,這些看似無直接關係的事物往往會環環相扣,正如賈伯斯在史丹佛大學所說:「如果我從未輟學,我就不會旁聽那堂文字藝術課程,如果我從未在大學裡旁聽那一堂課,蘋果電腦絕不會有幾種不同字體,或間隔均稱的字型,而由於微軟只是複製蘋果,或許沒有個人電腦會有它們。」這告訴我們學習到的知識,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。

話雖如此,我認為做每一件事情,都必須出於自願,也必須出自於內在驅動力,而並非想要有所回報才去做,姑且不論是否做每一件事情都會得到收穫,但「多」做就意味著比別人「多」付出,實際上更需要出自於內在的熱情,而並非單純由表面的獎賞來引誘與勸導。如果只是為了做而去做,那做了等於沒做,不如去上一堂自己有興趣的文字藝術課程,或許還更有意義。

目光如炬,而非目光如豆,正是最重要的一點,在思考時不要短視近利,只有往後看時你才能連接它們,所以你必相信經驗在你的未來,能以某種方式連接。

多做多得 林○寰

證嚴法師有言道:「多做多得,少做多失」旨意是要我們能夠多為事情付出進而換取回報,相對的若是做的少了,我們所將失去的,也會比較多。時常可以聽到長輩們用「多做多得」來勉勵自己,但是這真的正確嗎?抑或是說,這是最好的嗎?

多做多得,這個詞語的結構是分成了付出跟回報,或許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就是最踏實而且最能達到的,身為國中生最常面對的就是考試,而我認為在考場上的確是非常現實的多做多得,少做少得。但是我們的人生,不是只面對考試。

人生當然還有許多更加有意義的是等待我們去完成。在這過程當中我們有可能是處於逆境中,且動輒得咎而導致自己多做少得,而當我們克服了難關之後,我們或許就可以俯視自己所做的一切,進而達到少做多得。而我認為,要想在現今這現實且殘酷的社會中生存,「少做多得」恰恰就是其中最關鍵的致勝方法。

我從小參加國語演說比賽,而一開始準備時也令我感到非常的不習慣,因為我不只是跟寫作文的準備方式不一樣,還要準備許多資料以及例子和名言,以供自己在即席演說時方便使用。我認為初時自己就是所謂的「多做少得」,因為許多文章的架構以及素材等,都沒有好好的掌握到其準備的訣竅,導致自己真正要使用的時候,能夠確實幫助自己的也沒有幾項。隨著多次的失敗以及經驗的累積之後,我開始漸漸抓到了訣竅,現在的我面臨「多做多得」的階段,只要肯投入時間以及精神就會有相對應的回報。最後我得以匯整各方面的資料,能夠在長篇文章當中截取出自己所需要的重點,為我所用,相對的也較先前所花費的時間較少。最後,我也如願奪得了我想要的成績。

但是,在來到「少做多得」這一個階段之前,先前付出的是相當可觀的時間以及精力,絕對不會是時間一到就可以越次躐等。「少做少得」以及「多做多得」確實是在同一個層次,但是它所帶給我們的未來卻有著天壤之別此時,多做多得就成了成功的關鍵,他回到了我們探討成功的最根本問題,那就是努力。相對的努力,相對的回報,讓我們的人生展翅高飛。

多做多得 陳○鈞

一個班上在討論園遊會的事宜,每個同學都有著不同的想法。有人想,如果是由自己負責,可以得到什麼;有的人有過籌辦的經驗,但認為這個經驗只帶給自己疲倦和微不足道的獎勵;有些人卻認為籌辦不僅拓展了人際關係,也學習到許多寶貴的能力;而有部分的人覺得可以交給家長負責,不只事少,而且可能可以增加利潤。這些觀點,並沒有誰對誰錯,也沒有哪個人講的比較有道理。但是,都說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:做了這件事,能得到什麼?

在這個步調快速的社會,人們講求的是功利主義,凡事必定以利益為第一優先。這個想法不僅是成人們的共識,也跟著教育政策蔓延到了國民教育之中。現今,每個孩童尚在懵懂無知的黃口期就必須開始競爭,無論是國小時的考試第一名、考高中時的建中北一女,還是學測時的榜首、第一名錄取臺大,都是臺灣的莘莘學子必須面對的競爭與壓力。在這種功利、競爭的社會風氣下,往往有些言論如:「學這個可以幹嘛?」、「讀文史哲以後都不會用到」、「現在都用白話文,我還要學文言文做什麼?」等常常不經意地溜過我們的耳畔,如那朔氣拂過,雖然動作輕柔,但是如利刃一般,割著思緒。這些功利主義的論點多多少少影響了我的生活,我總會想為什麼我需要知道那麼多,我知道這些知識我都會用到嗎?

或許,某一些知識我們這一輩子都不會用到,但是不代表真的用不到。許多人都說公民課不重要,只要考試有考過就好,殊不知,公民裡面學的交易契約、法律政治、經濟選擇都可能會是在必要時協助我們的法寶;例如:當我們遇到不肖商家時,可以運用這些知識應對。抑或是遇到一些不合理的事情時,可以保護自己,避免權益受到損害。此外,每個學生在國高中六年的夢魘肯定是那之乎者也的文言文了,句句咬文嚼字,閱讀時往往以為是在看其他宇宙文明的文字,有些學生認為學這些古文對未來並沒有任何助益,其實不然。每個人都會有迷惘的時候,在這時可以從前人的經驗中尋找方向。失戀時,想想「春如舊,人空瘦,淚痕紅浥鮫綃透。」時陸游的惆悵;不得志時可以看看李白「密葉隱歌鳥,香風留美人」時的心境變化。所以,多學並沒有錯,多學可以多得到一些知能,指不定哪一天必要時,可以成為我們的錦囊妙計。

多做多得,有些人認同,也有些人不以為然。我認為有時候做這件事不一定會馬上有成效,或是有實質的利益,但是若假以時日,當時那多做的事有可能扛著一整個麻袋的好處要饋送給我們。我覺得不管是哪一種立場的觀點都沒有錯誤,都有著經過縝密考量的想法。但我認為,上帝不會讓人白白的浪費力氣,一定會以等值甚至加倍的收益還給努力的人;所以,不管這個當下是否可以帶來好處,都先試著做做看,也許,會有不同的發現。

Shih Yu Tang
Shih Yu Tang

用寫作改變這世界

文章: 81